佛教讲无常,而这个无常在每个人身上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不同的状态与情绪。其实状态包括情绪,而情绪是状态的一种较为突出的外显。
经常有听友说,“最近状态不好,感觉又到了一个周期了,不是焦躁就是心烦,总是反反复复的。”这算是一个大周期吧。我管它叫灵性姨妈期。
其实就拿单独的一天来说,我们也是处于不同的状态。最常见的就是,早上醒来感觉状态不错,但是到了上午10点左右,不知如何郁闷就来了,反之亦然。在一天中接下来的时间里,还会继续变化。有时自己都觉得很烦。我把这个叫做小周期。
接下来还有迷你周期,那就是前一刻与后一刻状态或情绪的变化。比如本来感觉良好,突然想看到什么,或想到什么,也就是妄念升起了,自己被它带跑了,状态或情绪就立刻变了,还不自觉。
我们观察婴儿,他们一会笑一会哭,我们觉得可爱,如果我们经常这样,就会被说成神经病。为什么呢?因为大家都觉得我们沉溺在一个状态中是正常的,大家也都是这么做的,这就是集体意识的惯性。但其实你是有能力转化的,你只是不习惯这样去做。婴儿活在当下,他们不去计较刚刚发生的事,很容易就把注意力放在眼前。而我们却容易沉浸在过去的状态中,然后这个状态看似就很长。对于“不好”的状态我们很郁闷,自己似乎无力跳脱,对于“好”的状态,我们很开心,却无力保持。
最近在录制元音老人的《恒河大手印》,里面有一处讲到如何对妄念进行善护修。我在这里摘抄出来:
‘故无论粗细妄念,均须起灭随无而善护修。’妄念有粗有细,粗妄和细妄有什么不同呢?粗妄,就是对境生心。于顺境而喜,于逆境而忧,不知不觉地跟著境界跑。我们要把这个粗妄先斩断,晓得一切外境都是假的,如空花水月、了不可得。《金刚经》云:‘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,如露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。’这里‘应’有顺应、应付之义。对于顺、逆等一切外境,尽管去应付,同时还要作如是观照,还要把一切外境观成像做梦、幻相、水泡、影子、朝露、闪电那样了不可得。时时刻刻这样观照,久久就会不为外境所动,基本上把粗妄斩断了。在这之后,还有‘串习’存在。串习是八识田里的习气种子,你不去想它,它也会自己跳出来,这叫‘翻种子’。这种妄念比刚才说的‘粗妄’细一些了,但还不是细妄。打坐的时候,更容易觉察到种子的翻腾,对此我们仍是不理不睬,这样就安然入定了。定中看见的才是细妄,像是潜水暗流,涌涌地动。不深入禅定是根本看不见细妄的。
不管妄念是粗的或是细的,‘均须起灭随无而善护修。’妄念来了,你必须觉察到它,然后凛然一觉,不去理睬它、不跟著它跑,它自然就化于无形。这就叫‘起灭随无’,随著你的觉醒而化空了念起念灭。如果你觉察不到或者不凛觉,妄念总是动个不停,念念相续,没有间断,那就成为轮回的业因了。‘善护修’就是好好地保护修正。保护什么?修正什么?保护灵明无住的真心,修正迁流不止的妄念。觉察到妄念,要立即凛觉,立即‘起灭随无’,不要跟著走一段路才去凛觉。有的人,妄念起了他也知道,但他舍不得停下,他说:让我再考虑考虑,先让我想想再凛觉。你既然已经晓得是妄念了,干嘛还想下去呢?这不是愚痴透顶吗?这分明是随著妄念迁流!不应该这样,要赶快凛然一觉,起灭随无。要时时地保护我们的真心,了了常知,无所住著,无所粘滞,这就是‘善护修’。
这段讲得相当的好。非常贴切地讲出了我们在日常中的状态。无论你是个修行人,还是普通人,这都是我们的真实写照。但如果你自认为是个修行人,那么就不要被状态和情绪牵着跑。保持观照,如实面对自己不同的状态和情绪,不为其所转。
欢迎转载,请注明出处。
云游 2020年7月14日
哈哈哈哈,灵性姨妈期,这词形容得想让我乐死吗?😂 😂 😂
不过话说最近也是这状态,但意识到是自己心境问题,想转化而无力,明白是修行的过程,劝慰自己接纳吧😔
那你看到这篇,正好可以给你提个醒😊
真心就好🤗
主播在修行上也是痛下过功夫的,感恩分享